中国保理业务虽然起步比较晚,但是近几年来保持着持续发展速度,目前已俨然成为全球第二大保理市场。保理业务在高速发展过程中,因对保理业务内涵缺乏深层次认识,存在盲目创新问题,保理专家呼吁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,尽快与国际规则惯例接轨,促进保理业务保持健康、稳步的发展。
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、动能转换的阶段,中小企业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,发展商业保理业务是普惠金融落地的一种可行途径,有利于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并为整体经济注入活力。
目前,国内的商业保理健康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,如人才匮乏、竞争无序等问题,而且市场上不断涌现经过演变,但是与国际标准实务不一致的各种保理产品。需要改善目前现状,商业保理商,首先要吃透现有FCI的《国际保理通用规则》,时刻将合规性放在第一位,遵守既定标准、规范办理业务。同时,也要关注国际最新动态,如国际商会(ICC)与FCI正在谈判计划推出的《国际保理统一规则》。
同时,不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也是阻碍我国保理业务发展的一大“瓶颈”。“征信业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相对来说发展比较晚,也是比较薄弱的一部分,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服务尤其欠缺。”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说,保理业务从供给侧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利的工具,可以考虑重点支持“征信+行业”模式在保理领域的探索,如在保理领域制定行业评级标准,组建专门的信用评级公司等。
保理业务通过打理信用来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,信用不仅是保理业务的商业逻辑支点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,也是保理业务能够实现有效风控的一个防火墙。商业保理有利于培育营商信用环境,从而对整个信用体系的建设形成推动力,这无疑是征信行业业务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。
在国际上,保理其实拥有专业的培训及资格认证体系,形成了被广泛认可的国际惯例,业务模式十分成熟。国内保理企业可以多跟国际优秀的保理企业公司学习。
企业在选择国内企业的时候,也需要多多甄别。或者选择国际上已经成熟的国际保理公司。比如,2019年被Trade Finance Global(TFG)评为“最佳应收账款融资机构”的誓腾Stenn International Ltd.(“Stenn”)。